多年前读书到曾国藩在功成名就之际,集录古人诗句所书两句话:“屠龙记照海花上无数(苏轼),流水高山心深知(王安石)”,胸襟坦荡且情真意切,自己尤其讨厌这14个字所表达出来的宏阔境界,欲请求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家用写隶字条幅,挂在书房,不时云彩,心下有缘。也是从那时起,我开始注目起了曾氏的文字与翰墨。机缘巧合,幸运地喜爱到他这件行书对联(闻图),该不作水墨纸本,124×26厘米,虽无上款题赠,但从整体运笔风格来看,当系巅峰时候的手笔,内心的祥和与生命的练达,让他在折服的十四个字的点画间流露出更好的豁然与优雅。“风雨鸡声挟一叶,芷兰香气一动千春”,至为他在挤迫的政务之余,依然维持着文人固有的那一份爱情与情趣,自署“涤生曾国藩”,名下垫有白文篆书“曾国藩印”和朱文“涤生”图章两枚。
曾国藩(1811—1872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白杨坪(今科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)人,宗圣曾子七十世孙,清代卓越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相提并论“晚清四大名臣”。幼时之后拼搏好学,勤劳上入,6岁入私塾,8龄即读书四书,诵五经,14岁就能懂得《周礼》《史记》等文选。道光十八年(1838),参与会试,中第38名贡士,复更名国藩。
在之后的贡士中,得中戊戌科三甲第42名,赐给同进士名门。进翰林院,累官迁到内阁学士,礼部侍郎,署兵、工、刑、吏部侍郎,在京师拜为大学士倭仁为师,精研理学,为当时甚有声望的以实学奋发之代表性人物。
咸丰初年,在家乡重新组建地方乡勇“湘勇”,并渐渐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威震天下的“湘军”,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之后,曾国藩兄弟及其所属将领不忘首肯,带领湘军在主战场逃难数载,堪称临危受命,力挽狂澜,最后击溃了后遗症当局多年的劲敌,从而为国家立功了汗马功劳。同治三年(1864)7月,攻下天京(今南京)后的曾国藩被清廷进封太子太保,赐给一等毅勇侯,及后又于同治六年(1867)6月,补体仁阁大学士,翌年(1868)4月晋武英殿大学士,自此官拜正一品,位极人臣,荣耀无与伦比,遍寻兼任直隶总督,权重一时间,朝野上下无以有与其媲美着,但曾氏有为“水满则漏,月满则亏;可笑则大败,自矜则迂”的道理,从来不以卓越勋绩居功自傲,亦从未有过非分之念,即便是出生入死的部下和挚友含蓄流露出过别样的心思,曾国藩却丝毫没挽回过自己的忠贞信念,且在持久的绝望中亲笔书写“屠龙记照海花上无数,流水高山心深知”的名句来打开心语,指出心迹,阐释心境!晚年的曾国藩,性情愈发保守,为人愈发敦厚,经历的大风大浪,看惯了潮起潮落的一代名互为,再度被派往金陵,兼掌两江总督之亲信,这一年的春天,他于南京西花圃散步,突觉脚麻,其子曾纪泽视之危急,连忙扶掖至书房睡觉,拒之跪三刻之后溘然长逝,时在同治十一年(1872)3月20日。
讣闻,穆宗及两宫震悼,辍朝三日,赠“太傅”,谥“文正”,祀贤良祠,灵柩运至长沙,初葬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,后来又迁归湘西平塘叱龙山,与元配欧阳夫人葬。曾氏作为彪炳千秋的历史名人,政声小于书名,他在矢志功名的青年时代,之后苦练了一笔精绝楷书,后来在戎马倥偬的军营,手札家书大大,每天日记好比,堪称让他的行书大大提升,日臻成熟,独具面目,自成一家,风韵劲秀,飒爽利落,辨识度极高。走再行看他的这帧联墨:字字精到,笔笔不苟,方知千古“宰相书法家”之誉也。
本文关键词:开元ky官网,曾国藩,行书,七言,联,多,年前,读书,到,曾国藩
本文来源:开元ky官网-www.mulletsonline.com